学习与思考结合孔子说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 不学则殆”(《为政》),这已经接触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。孔子非常重视学习,《学而》第一句即“学而 时习之”。
孔子自谓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无 益,不如学也”(《卫灵公》),强调获取知识必须多闻、多 见、多问;同时要求对学习的内容,一定要经过思考,融会贯通,辨明是非,择善而从。
“诗”读得再多,有何用处?孔子观察人的方法是:“听其言,而观其行o,最讨厌讲空话,讲大话,认为言过其行是最可耻的。就道德修养 来说,根本的要求是“迁善改过”。
由博反约,温故知新,闻一以 知十,举一以反三,他认为对任何事情不问几个“为什 幺”的人,是最没出息的。孔子还要求思考问题要抱虚心求是的态度,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,勿妄测,勿武 断,勿固执,勿自是。
对尚未明白的问题,暂时存疑,以待 进一步探讨,认为如此才能获得真知。对“饱食终日,无 所用心”,“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”的种种表现,则给予严厉 批评。
学习与行动结合。孔子要求学以致用,学习所得 必须见于行动,即把测功机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 去。他以学“诗”为例,说:熟读“三百篇”,管理政事,却管 不了出使各国,却不能独立应对。